上周,笔者参观了近期被刷屏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后,又参观了杭州江干区凯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西湖区文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杭州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以及丁香医生诊所。这一,笔者心情常复杂的。先是被足足打了一剂互联网+的鸡血:哎妈呀!一张桌子,一个,一台电脑,复杂一些加上2个电视屏幕,原来网吧干的事儿,搞互联网医疗足够了,背后是强大的医生资源,这个“主导+商业公司运营”的模式真是前途……
可是,当笔者参观完杭州市信息化工程以及互联网医疗的探索时,内心不免一沉:互联网医疗本质是解决医疗资源可及性、便利性问题,也是人们美好的期望与探索,更是投资人未来的押宝生意,可是绕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这些盖棺和公关辞令,我们仔细回顾医疗的历史以及痛点,对“多点执业+远程会诊”的过分,其实都在避重就轻,回避当前的的主要问题:如果能把基层医疗资源激活,把基层实力做大、做强,那真是比搞互联网医院样板间更功德的事情!
第一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一位老人径直走到挂号机前,可能是因为视力不好,他看挂号机屏幕的时候还有些困难。
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老人选了一位医生。包括沟通时间,前前后后,老人挂号只有2分钟的时间。从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老人家所选的这位医生非常优秀,可以说是该中心的“首席医生”。
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真是不错,看来大家已经有了私人医生的。在这家社区卫生中心的挂号机上,笔者看到了所有医生的信息,选择医生的时候非常方便。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样的式挂号,有利于居民寻找自己的医生,也有助于激励医生在社区中积累自己的品牌。
社区卫生中心的全科医生工作是团队签约模式。在收入方式上,社区中心也突破了收支两条线的,医生的收入来源于基本工资、励性绩效(公共卫生)、中余分配和签约服务费。激励制度放活后,医生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品牌,也注重保持与患者的关系。一上午,社区卫生中心的叫号系统显示,有200多人就诊,有的医生一上午看了50多个患者,有的只看了20多个患者。
跟着工作人员,笔者也看到了这家社区如何利用信息化帮助签约医生更好服务患者,也就是咱们喊了多年的大数据。原来,笔者一直认为大数据这个东西真是虚头巴脑的,可是在这里,笔者看到了大数据的雏形。
在电子健康档案这一栏上,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甘油三酯、高密度脂等数据都一览无余,平台可直接生成图表,医生能直观地看到患者血压的历史变化情况。医生还可以看到患者的所有就诊记录,包括诊断、处方和检查记录这些信息。
中心主任扈峻峰告诉笔者:“医生资源和大数据是我们未来的主要竞争力。在医生资源方面,我们将来的思是平台化,任何医生甚至是社会上的医生都可以来这里执业,我们现在就在培养医生这种树立品牌和执业的,鼓励他们自己购买先进的工具。随着数据库慢慢成熟,如果医生稳定在我们中心,他就可以拥有这些数据资源以及患者。将来我们希望用指纹来管理数据库,社区医生一但离开了医院,也就是失去了这些资源。”
笔者不由感慨,社区医疗真是越来越成熟了,不仅是服务,还有。在以往的中,收支两条线这种不合理的激励政策了医生的手脚、了社区的手脚;基本药物制度过于死板,导致基层无法满足居民用药需求;执业的个体诊所在基层几乎无法施展手脚,等等。放活基层,特别是人力资源,是比搞互联网+更为要紧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将患者留在基层看病、省去患者跑医院的麻烦,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
目前远程会诊中心每周开一次,用于疑难病例会诊。正对着门口的墙面上,是用于远程会诊的电视屏幕,屏幕前的会议桌可以坐5~6人。中心主任扈峻峰告诉笔者:“远程会诊的过程也是我们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技能的过程,我们会和专家一起讨论病例。另外,远程会诊远不是有了一张桌子和互联网那么简单就行了,上级医院也需要开辟一个互联网诊室,有专门的医生接待互联网病人。”除了远程会诊,糖尿病高血压等3类患者可以通过电脑与专家连线,属于轻便式的互联网医疗,医院走廊里面了上级医院对接的专家姓名以及排班表。
除了互联网医疗,社区卫生中心也实现了与综合医院的互通互联。在这个平台上,笔者可以看到全市上级医院的医师姓名、出诊信息和剩余号源,如果需要转诊,社区就可以为患者安排,开据转诊单,省去了患者到大医院排队挂号的麻烦。社区卫生中心和大医院的关系还体现在影像方面,在影像中心,患者做完专科检查后,医生即可将影像上传到云端,大医院医生诊断后再传回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也省去了患者去大医院检查的麻烦。
的确,互联网医院的内涵并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一些硬件的摆设。如果医疗机构之间不能有序安排医疗服务、不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最终会成为花架子,或者纯粹变成了医药电商。
笔者参观的第二站是杭州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这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营医院,笔者进去参观的时候正是下午3点多,还有很多患者在门诊停留。这家医院拥有300张床位,走的是大专科、小综合的线,住院病房的床位也是满满当当。尽管医院的床位非常紧张,但为了品质,医院并没有在走廊里加床。
在笔者的印象当中,民营医院似乎应该没有太多患者。在门诊和病房参观后,笔者感慨,这个2007年建立的医院,其实已经在周边默默扎根了,来来往往的患者就是很好的证明。在浙江省多点执业的大背景下,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已经引进了8个多点执业团队进入医院,医院平台化的思越来越强,医院正在选址考虑扩大发展规模。
第三站是丁香医生诊所,诊所尚未开业,还没有客流。丁香医生诊所共有9个诊室,一共两层,大约800平米左右。诊所装修风格以亲子风格为主,一楼的4个诊室中,有3个属于儿科诊室。
丁香医生诊所走的是重资产线。笔者了解到,这里的医生都是全职医生,来自三甲医院,目前拥有全科医生2名。就笔者目前了解,开业后诊所内提供全科服务,可以进行验血、验尿、肝功能等简单的检查,但是x光和b超等检查还不能做。诊所内设有急诊室,主要处理急症患者。从整体上看,诊所的全科以及装修细节非常精致,但是业务链相对简单,丁香医生诊所开在半岛国际,半岛国际东侧便是2008年建立的浙医二院滨江院区,两者距离仅1000米左右。在这样一个已经服务居民8年的大医院面前,诊所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稍微总结一下这次浙江之行的思考:随着医生多点执业乃至执业逐渐, 医疗机构去中心化乃是大势所趋,医疗机构完全走重资产线可能会让自己很辛苦。
其次,医疗不能避重就轻,只有医疗资源活起来了,居民才能获得更多医疗服务。另外,随着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实力越来越成熟,随着双向转诊的安排更加快速便捷,居民获得医疗资源会更加便捷,以挂号、加号为主生意可能会面临的困境。
第三,虽然说医疗移不动这是一个很大的伪命题,但互联网医疗的内涵绝不只是一个屏幕、一个这么简单!这背后是医疗机构之间、医生之间的有序协作的本质,是如何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优质医疗服务的本质。
第四,民营医疗机构 ,无论你是多么有名的医生开诊所,还是多么牛的投资机构开个医院,都必须经过漫长时间的熬炼,在区域内深深地扎根、服务患者,心急真的吃不了热豆腐。
总而言之,医疗领域大变革时代刚刚开始,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有机会突破现有的框架进行创新,区别仅仅在于事在人为。是草木工程,是金子工程,还是豆腐渣工程?市场将做出最终的检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生物谷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