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医药费”案例分析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央视》与《财经》 ,究竟谁做到了——《天价医药费》采访案例分析 “天价医药费”这则新闻首先让人印象颇深的,是央视的长达 40 余分钟的新闻调查。 总览全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患者去世后,
《央视》与《财经》 ,究竟谁做到了——《天价医药费》采访案例分析 “天价医药费”这则新闻首先让人印象颇深的,是央视的长达 40 余分钟的新闻调查。 总览全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患者去世后,家属针对医药单对医院提出质疑;二是记者 采访医院相关人员得不到明确答复,连续遇到各部门负责人“踢皮球”的情况;三是患者的 主治医生王雪原冒着断送前程的风险向记者医院管理不当的行为; 最后是心外科专家马 育光告诉记者该医院的行为不符合卫生部,同时对当前医疗体系的问题表示无奈。 看完该片后,初感填膺,深责医院如此的行为。而用审视新闻的角度来 看,央视的报道不但没有做到全面,并且还了客观、的原则。 首先,对于这样一个医患纠纷的新闻事件,应当给医院和患者家属都有发言的机会。 而央视记者则是站在患者的角度, 以人的身份去质疑医院的种种做法。 紧紧抓住过敏药 物,输血输液量以及自购药物不知去向几个点,医院的各类人员。 其次,央视人员想要表现的医院人员“踢皮球”的现象有些刻意。通过最后的一段关 于副院长的采访可以看出, 在片中没有告诉观众记者究竟提问了什么, 而只是将众多受访者 所答的“我不清楚” “我不负责这个”等画面拼接起来。这样做,有失性,刻意的去批 判医务人员,引起。同样的,在第一部分拍摄翁老两口家的镜头里,充满了朴素家居生 活的画面,也有刻意引人同情之嫌。 关于“天价医疗费”这个主题, “天价”二字却避之不谈。患者开销并非仅仅是输血输 液,而央视记者却只抓住这几点不放,并没有告诉观众医疗费的主要开支是哪一项。而患者 家属的身份也不明了, 为什么能让一个已经注定了无法救治的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呢?并且 根据, 医院不能使用病人自购药品, 那么患者家属为什么可以将药品带入重症监护室? 根据网民的搜索,在采访中马育光的身份并非是心外科专家。若真如此,央视的采访 便有悖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节目的最后,一句: “希望有关人士收到处罚”便将所有责任 都指向了医院。 而再看《财经》的报道,其调查多针对患者长子翁强的身份,翁家在医院所受的特殊 待遇,以及翁家对患者医治的干扰程度。其结果显示翁家过多干预治疗,请专家会诊,使医 院没有了对翁老的实际治疗, 还有利用钱权关系占用公共医疗资源, 触及到了医学伦理问题。 对于医院的乱收费,错收费等现象, 《财经》写出了有关发面的处罚事实,也指出了这 是我国医疗存在的普遍问题。但这一笔“普遍存在”使得医院做出的不但多拿患者救命钱, 更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行为隐藏进了我国普遍医疗问题的大潮里, 显得其在业内人士的普 遍理解中不成问题。医院的违规行为是普遍的,患者的违规行为才是导致这次冲突的关键。 那么,医院为什么接收外购药物,为什么接收一个本不该在重症监护室救治的患者, 这些竟然成了患者家属有钱有权的错误, 而不是医院没有立场, 轻易在有的人 面前不尊重的错误码? 若说《财经》的报道全面,那是建立在大多数人了解《央视》报道的基础上,若是没 有读到之前报道的人, 岂不是会认为错误主要归咎于翁家的过多干预?即使是建立在全面的 基础上,认为自己是“调查” ,那为什么又没有给翁家发言的机会,没有给那位愿意陈 述事实的主治医生王雪原发言的机会呢? 在这里, 《财经》利用了当今差距过大的社会中人们的“仇富心理” ,使翁家一下 子就变成了、 财力而占用公共医疗资源的范例。 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判断。 无论是《央视》还是《财经》 ,都应该持中立的态度,地去报道社会上发生的事件, 让观众看到真实的矛盾双方,而不是选择好自己的立场,再引导另一方。 新闻 2 班 费迪丹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