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涛的丈夫
1月23日,由上海卫生健康系统联合新闻组织开展的第二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正式发布。
经过近三个月的甄选,“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实施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打造上海健康服务品牌,建设一流的医学中心城市”等10条医改创新举措最终荣膺殊荣。“牵头‘长三角联盟’,筑起城市群健康‘六张网’”等20条医改创新举措荣获入围。
2018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中,来自上海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的“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卫生全行业创新监管大数据中心,强化行业精细化、科学化监管”榜上有名,这一举措也高票当选此次十大医改创新举措之一。大数据已成上海医改成功的关键词,借力大数据兼顾系统性、创新性和操作性,上海率先建立了标化工作量、公立医院病种组合指数等评价工具和模型,构建了卫生全行业创新监管体系。
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上海医改多有体现。“推进‘放管服’改革”,上海率先出台“健康服务业50条”,打造上海健康服务品牌,建设一流的医学中心城市,这一医改举措此次评选中一举夺魁。健康服务业50条构建以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保险为重点,健康信息为支撑,新兴健康服务业为新动能的健康服务业体系。至2020年,力争健康服务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左右,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目前上海也已打造了“5+X”健康医疗服务业布局,培育发展社会办医品牌。
来自长宁区卫计委、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探索家庭医生功能社区服务‘长宁模式’,填补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空白点”,探索功能社区健康服务,对接白领健康需求,尝试利用医生八小时外的时间定点服务白领。这一项目自2016年以来已累计开展261场活动,服务2万人次,并在携程、春秋、天山商圈白领服务中心建立了医疗服务点,有效弥补了职业人群的服务盲区。而来自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推进实施分类救护改革,提高急救资源效率”,在2018年大调研的推进下,市医疗急救中心大胆尝试分类救护,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开通“962120”康复回家专线并提供预约服务,将急救与非急救业务彻底分开。分类救护实行后,中心城区120急救反应时间下降至12分钟左右,达到历史最佳水平,广受市民好评。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新闻连续两年开展十大医改创新举措评选,充分体现了对医改的关注和支持,为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注入了创新动力,提供了。入选的医改创新举措,在全国都具有引领、率先意义,希望进一步推广实施,使医改惠及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