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伴随人类健康需求增长而不断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是世界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当前,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在系统设计和生产制造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甚至实现国际领先。然而,还有一部分医疗器械的核心器件还没有实现技术突破。”近日,全国代表、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医疗器械核心技术除了体现在系统设计上,更重要的来自于核心器件。“医疗器械企业只有掌握了核心器件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对整台设备的技术掌控能力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为鼓励核心器件自主创新,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工信部的强基工程,科技部的重大专项,以及各省、市出台的科技政策,大多都对医疗器械核心器件有专门的立项。在这些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一些政策在系统性、连续性上需要提高,以真正起到‘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提高产业率,对装备产业起到支撑作用。”于清明说,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构想,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就需要做到核心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
“这就需要针对核心器件从研发、生产到使用的全产业链给予系统性政策支持,保持政策措施的连贯性。在使用环节上,鼓励医疗机构采用优质国产器件。” 于清明,相关部门从研发资金、人才励、关税减免、产品推广、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系统性支持,对重大项目做到“一站到底”式扶持(从研发初期的资金,到产品应用端的政策支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在我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成为方便群众就医问药、下沉医疗服务资源、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有效手段。
于清明说,市场上现有的互联网医院,多数为第三方企业为主体构建的,在相关管理规范、标准不健全的情况下,选择各类试点服务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互联网+”医疗服务加速了处方外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房,这为医保基金使用监管工作、医保支付系统配套升级工作、零售药店与配送企业的监管工作带来了压力。
为此,于清明,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相关制度和标准,选择和建设优质试点。比如,选择具有互联网医院功能和资质的医疗机构、能够为“互联网+医疗”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组建合规、专业的试点机构,逐渐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落地。此外,规范服务方式,制定统一的“互联网+医疗”标准,明确服务种类与诊疗流程。对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员进行资质审核及专业培训,确保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标准一致性原则。
“将医保基金与医院支付模式合理延伸至其线上端,便于更好地进行医保基金费用管理和风险管理,同时有利于医保总额控制。”于清明,让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比如,让符前世死因测试合条件的医点专业药房能够进行医保统筹部分的结算,群众到医保指定药店自取药品,能够获得药店的专业药事服务,相对提升用药安全,同时降低社会总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