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5月18日电(宫晓倩)为破解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难题,方便边疆群众就近获得医疗服务,自2015年起,我国大力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援藏工作,从“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转变。
“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新疆、两地群众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就近获得及时诊治,几乎所有小病在县域内都能够得到救治。”近日,国家卫健委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经过六年的努力,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取得了显著。
据悉,“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累计派出1800余名专家入藏进疆,变“单兵突击”为“集团作战”。李大川介绍,组团支援医院与16所受援医院签署长期帮扶协议,实施“以院包科”,选择基础较好、群众就医需求大的科室作为重点专科予以培育扶持,充分发挥支援专家技术、管理优势,“打包移植”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借智借力重点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等符合群众就医需求的拳头科室。
“我们充分利用组团支援前后方联动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上海集全市之力,选派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10家上海第一梯队医院,分别支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10个学科,已成功打造了危重孕产妇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10个上海-日喀则临床诊疗中心,当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上海最顶尖水平的医疗服务。”李大川表示。
六年来,16所组团受援医院新开设专科313个,增设床位4000余张,新购置CT、PET-CT、MRI等大型医疗设施装备1600余台,拉萨市、日喀则市、克州人民医院等一批新建大型、综合性医院拔地而起。16所组团受援医院全部通过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李大川介绍,截至目前,419种“大病”实现不出自治区、2413种“中病”不出地市就能得到治疗;全区婴儿死亡率由2015年的16.81下降至7.6,孕产妇死亡率由2015年的100.92/10万下降至48/10万,均为历史最低值;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15年的90.5%上升到2019年的96.6%;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68.2岁增加至2020年的71.1岁,增幅达2.9岁,提前完成“两降一升出”目标。新疆332种急危重症不出自治区、1914种重症不出地市,全疆50%的县医院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颈椎手术、内镜治疗等复杂手术。两地群众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就近获得及时诊治,几乎所有小病在县域内都能够得到救治。
据悉,“组团式”援疆援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普通医疗支援相比,其更注重将先进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带着泥土”移栽到当地。
作为浙江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涂建锋从2018年4月起便与新疆结缘,连续参加了三批次的支援工作。
涂建锋指出,“组团式援疆是普通援疆的升级版,它的重点是培养人才,为新疆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受援医院需要什么学科,哪些是地方病和多发病,我们就围绕这些学科和多发病来组派专家,集中力量把受援医院帮扶起来以后,让他们带动下面的县级医院,实现地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升级。”
据介绍,专家们的援疆工作不仅仅是看病,还需要推动当地一些政策的,例如药品、耗材目录的修订,医保物价部门新技术、新项目的价格立项、资质准入等。涂建锋表示,“这些工作非常援疆专家的综合能力,我们援疆专家既要负责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还要负责科室管理、学术交流、对外科室合作平台建设等,像大管家一样管理整个系统工程。很多专家援疆工作结束后,这个工程可能只进行了一半,由下一批援疆专家接棒推动整个工作继续开展。”
据悉,经过多年的支援帮扶,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建成了南疆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核素诊断与核素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核医学科,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诊断到治疗、从影像到临床的“三个转变”,并且通过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医学诊疗示范建设项目”验收。涂建锋介绍,“过去南疆地区甲状腺癌、甲亢、骨转移肿瘤的患者要到乌鲁木齐才能治疗,预约排队的时间大概8个月。这些年我们培养了本土医疗团队,医疗技术与全国同步,自从我们核医学病房建起来以后,南疆患者免去了长途奔波,大大降低不必要的非医疗成本,提升了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2019年4月16日,在浙江专家的帮助下,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首次开展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并获成功。
此外,根据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还建成了南疆眼库,眼科、儿科、心胸外科等学科建设成效较明显,并组建了一支本土化的心脏手术团队、新建了儿童ICU、介入医学科、放疗科、微创医学中心等新学科。“从白内障、青光眼到视网膜手术、眼视光诊疗、角膜移植,从心脏单瓣双瓣手术到小儿心脏手术,从传统手术到微创手术和介入手术,本土团队技术逐渐提升,把患者留在了当地,效果十分显著。”涂建锋说。
组团支援专家不远千里支援新疆、,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贴心的服务,与当地医务人员共同不畏艰苦、不惧困难,为实现、新疆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外科第二党支部、林芝市人民医院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带教老师张荣凯,在支援期间主要开展关节疾病的诊治、科普、管理以及带教工作。他介绍,骨关节疾病有几个特点,第一发病率高,第二整体发病年龄较低,第三骨关节炎的退变程度比较重。
“刚开始到的时候,那里的、技术与广东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患者对我们的工作也是半信半疑,给我们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性。”张荣凯表示,“随着一例例成功案例的完成,上门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成功站起来,不再坐轮椅了,对于骨科医生来说,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在支援工作过程中,张荣凯不仅帮助了患者,实现职业价值,而且与当地的人们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与很多的患者加了微信,虽然已结束了支援工作回到了广州,但我还经常与他们联系,了解术后恢复情况,给他们提一些。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术后回访工作也常重要的。”
据悉,在张荣凯支援期间,手把手教出来多名优秀的学生,其中一人还跟随张荣凯回广州学习了半年。张荣凯介绍,“目前我的带教学生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基本可以完成关节镜手术以及简单的关节置换术。现在网络信息那么发达,虽然相隔千里,每个月我还会跟他们联系,讨论疾病诊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看到他们的成长,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涂建锋、张荣凯的支援经历是“组团式”援疆援藏模式的一些缩影。六年来,16所组团受援医院中有9所医院建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人才培养“本土化”。援藏专家帮带877个医疗团队、2547名本地医务人员,精准培养不同层次医疗2106名;“打包移植”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1207项,共同攻关技术难题1781个,填补刷新医疗技术空白1749项;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立项300余项。援疆专家与当地累计结成师徒对子1900余个,举办各类近3000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19项,填补当地技术空白640项,带领和帮助本地人才申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个。
“对标对表中东部地区,我们正在研究制订新一轮组团支援发展计划和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未来我们将巩固发展典型经验,推动新疆、两地医院高质量发展。”李大川说。谭维维整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