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奶奶,您血压保持的蛮不错,平时饮食还是要注意少油、少盐啊。我给您再开点药,您记得要按时吃。”3月2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花桥村卫生室内,村医杨雪梅为60多岁的胡光金老人测量血压后,熟练地为老人配好了药。
今年25岁的杨雪梅,是花桥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医。自去年3月分配到花桥村卫生室工作至今,杨雪梅已成为了家乡卫生事业的“接力人”。
“过去公还没有修到口,我从山上走到主公上就要半个钟头。去镇上的班车也不固定,有时候一等就是半天,把时间都给耽搁了。”谈起花桥村以往的医疗条件,邹石会直皱眉,“最怕突然生急病,镇上的医生远,一时间赶不过来,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2016年,邹石会一家搬到了村里的集中安置点。“村卫生室就在口,小杨医生人很细心,技术也好,现在看病再不怕耽搁了!”邹石会说。
“长阳是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赤脚村医覃祥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党组、局长张宏毅介绍,几十年来,长阳始终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长阳曾是国家级贫困县,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山大人稀,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服务能力较弱,制约了长阳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2020年,长阳的因病致贫比例占32.4%。”
为解决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2014年,宜昌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启动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并协议约定,每年补助定向委培村医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办法,由各县市区卫健局根据工作需要,将其安排到当地村卫生室工作。选定年资高、能力强的老师,以传统“师带徒”模式实施“一对一”带教指导,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定向委培生回村卫生室服务期限不低于5年。目前,宜昌市共培养像雪梅一样的大学生村医1373名,已经毕业上岗的有909人,全市基本实现平均“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目标。
“全市35岁以下村医占比达到34.33%,乡村医生大专学历占比达到40.68%。”宜昌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年轻力量的加入,有效改变了乡村医生队伍面貌,让村民享受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治的便利。
除了在卫生室看病,杨雪梅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入户巡诊。杨雪梅带上药品、医疗设备进家入户巡诊,为村民建起电子“健康档案”,随时查询村民的健康状况。在巡诊过程中,杨雪梅发现,村民的就医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以前咱村里人找医生就是治病,现在除了治病的需求外,越发重视日常预防和身体保健。”
“农村的传统就医观念是‘小病忍、大病拖’,却忽略了预防和保健。”宜昌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让大学生村医负责公共卫生服务,就是要借助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他们担纲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为了更好留住人才,宜昌不断强化对大学生村医的规范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宜昌市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大学生村医在村卫生室工作第2年,可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工作满5年后,可在本县市区内流动,晋升专业技术职称。通过县市区人社部门及卫健部门组织的统一招聘考试,可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服务5年期满,可以流动到本地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医已进编89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达到27.35%。
最近,杨雪梅正忙着准备事业编制考试。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年11月,杨雪梅自学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亲们希望我留下来,总要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嘛。”杨雪梅露出朴实的笑容。(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刘玥 覃丹)星期二左眼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