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山三花“十三五”以来,我国不断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等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卫健委体制司司长许树强。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我国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6月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战略从此有了“线图”和“施工图”。“启动的15个健康中国专项行动,聚焦健康主要影响因素、突出问题和重点人群,明确、社会、个人在健康促进方面的责任,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许树强指出。
“我国基本形成以各级疾控中心和各类专病防治机构为,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控工作网络。”许树强指出,针对疫情的短板,进一步推动了疾控体系。
据许树强介绍,当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6年的45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同时,我国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安排资金200亿元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以高血压、糖尿病为切入点,推进防、治、康、管全流程慢性病健康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一旦患有疑难杂症,去大城市的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问题诟病,患者和家属实为不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树强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远程医疗为重要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同时,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和社区医院建设,全国累计建设约1400家社区医院,双向转诊通道进一步顺畅。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断推进,第一批10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顺利启动。据许树强介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充分发展,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85.8%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
“对于百姓关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已从试点逐步推广,整体进展顺利。截至2020年,全国组建了近43万个家庭医生团队。”许树强表示,各地通过长期处方、延期处方、转诊绿色通道、医保报销优惠等举措逐步提高签约服务吸引力,让居民通过签约服务得到实惠。
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力。对此,许树强表示,我国关于医保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与此同时,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19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80%和70%左右;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各地普遍开展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取得历史性突破。”许树强介绍,3批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平均降价54%左右,按约定采购量测算,每年节约539亿元。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破冰前行”,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降幅90%以上,可节约资金117亿元。
“我们鼓励自主创新,推动仿制药质量提升和替代使用。”许树强指出,国家组织集采后,相关品种过评药品使用比例从50%提高到90%以上,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人均预期寿命,是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三大核心指标之一,其增长依赖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卫生健康工作的良好开展。
“从主要健康指标看,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76.3岁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超过中高收入国家75.3岁(2018年)的平均水平。”许树强介绍,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均不断下降,分别由2015年的20.1/10万、8.1‰下降到2019年的17.8/10万和5.6‰,均低于同期中高收入国家(分别为43/10万、11.3‰)的平均水平。
许树强介绍,多元化监管体系不断建立,积极推动机构自治和行业自律;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绩效考核机制;推进远程医疗网络升级和提速降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试点,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速推进,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中国抗疫方案的亮点。
在许树强看来,我国深化医改方向正确、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广泛惠及群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